如何把用户的钱在其他人开发出来的小程序里变成自己的收益,这便又是随之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?在微信用户量暴增的背后下,微信担任的角色始终是一个载体,一个搭载了十亿级用户量的超级载体,不断为腾讯的其他业务输送养分。微信意识到了,在不断地为其他业务输送养分时,随之转化周期和路径也是在增加的。微信想起了自给自足的方式,把输送不出去的养分进行内部消化,产生更大的收益,这是微信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延生

  最常见的做法便是——广告模式。

  在小程序里开入植入banner广告,通过点击banner广告,微信和流量主可以分广告主的广告费用。但是,banner广告的效果差强人意,点开率极低。于是,小游戏在这一背景(非单一因素)下产生了,同时出现的还有视频激励广告。通过此策略的带动下,腾讯2018Q2财报的网络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9%。

  经过接近两年的市场调整,微信小程序的核心战略也逐步定型:小程序+小游戏的战略功能,主要在于抢夺其他APP的市场份额,用户的使用时长,和消化内部用户资源。小游戏的表现,让腾讯乐开了花,在小游戏上的迭代变得更为勤奋。

  小程序变现?你需要考虑的问题

  透过微信战略的背景分析,微信小程序开发公司便能清楚认识到,做小程序的机会与风险,在这里我们先着重讨论小程序

  1. 占用问题:小程序是否占用了用户太多的时间?

  早期的小程序进入者,不乏大量做社交平台的小程序。在花了几十万凶猛地推广了一波之后,收割了早期的流量红利一百万的粉丝量,结果社区果然人多了起来,大家纷纷留下了彼此的微信,加了微信开始聊天,那个平台?叫什么名字来着?

  小程序入口场景和代码包不能超过2M的限制,导致了小程序的留存率低,这个事实已不用质疑。因此,在用户进入到小程序后,我们是希望用户尽可能快地完成操作,并且实现盈利变现。

  企业企图让用户增长停留时间,从而形成产品黏性,这种方式就极为不靠谱了。

  2. 满足问题:你的产品满足了痛点还是痒点?

  任何领域的产品,都需要基于用户痛点,才能实现持久的盈利。而小程序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,不需痛点,满足了恰到好处的痒点也能够让你好好地赚一笔。

  微信的冲动型消费用户多得超出你想象,主要得益于下沉用户的贡献。

  我曾亲眼看到,一群家庭并不富裕,收入仅2000+的大妈们,在某小程序里购买了好几件单价为100元的衬衫,只因为那些衬衫可以让她们的头像或图片打印在上面,且乐此不疲。

  原因有两点:

  假设用户形成了对产品的黏性,退出后再找回该小程序的难度也是不低的。结果是企业花了大笔投入在增加用户留存方面,结果却不显著,每个用户使用完了之后,又得像一个新用户一样重新获取回来,得不偿失。

  打开小程序的用户,往往目的性极强。(入口途径主要是搜索行为和会话)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,用户行动的欲望会进入一个快速提升逐渐下滑的坡度变化过程。

  3. 触达问题:触达到用户的路径足够多吗?

  从小程序的入口藏在顶部栏里就不难看出, 微信是一个极度克制的公司,每走一步都特别谨慎,每一个小的举动都害怕惊动用户,正是因为微信的这个基因属性,肯定了小程序的入口场景短期来看不会有非常好的展示机会。

  小程序是微信用以对飙APP的一款产品,却又因为用户群体的庞大不敢大步跃进,让用户产生畏惧感。这就难为了我们做微信小程序开发公司了。

  我们不妨做一个用户从小程序上获取内容的设想,假设用户A想要获得内容B。

  他有两个途径可以获取到:

  打开微信,再在微信上搜索到某个小程序,再打开这个小程序获取到内容B。

  打开一个APP,直接获取;

  用户对于内容的渴求,有两种态度:

  第一种,是弱需求;

  第二种,是强需求;

  弱需求的使用频次较低,使用频次周期在1个月以上,这类的需求,正是小程序的优势所在,不占内存,用完即走。但面对强需求,使用频次达到每日都要的程度,在微信上操作,则不显得有优势了。用户每次都需要重复的在微信执行多步的操作,才能获取到对应的内容。这样的体验,用户绝对毫不犹豫地选择APP而不是小程序。